查看原文
其他

THAD冬奥倒计时 | 张家口赛区:服务地方长期​发展的雪上赛区规划设计

来源:建筑学报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2022-12-14


张家口赛区:服务地方长期
发展的雪上赛区规划设计
The Zhangjiakou Zone:
A Winter Sports Competition Zone Masterplan for Long-Term Local Development


张铭琦 ZHANG Mingqi ¹  梅笑寒 MEI Xiaohan ²
庞凌波 PANG Lingbo ²  张利 ZHANG Li ¹ ²
1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向上滑动阅览


摘  要

借助全尺度空间干预理论框架,对张家口赛区的可持续设计规划策略进行梳理和分析。张家口赛区以服务地方长期发展为导向,从宏、远、中、近4个尺度积极探索实践以人为核心的雪上赛区规划设计策略,以期贡献于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冬奥会;可持续性;全尺度空间干预;张家口赛区;地方长期发展




01
服务地方长期发展的张家口赛区总体规划设计概况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张家口市地处京、冀、晋、蒙交界处山区,对外开放较晚,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2017年,习总书记指出,张家口市要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面对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张家口地区发展现状,张家口赛区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总体目标定位于服务地方长期发展。2015-2020年,张家口市由于奥运效应,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2%,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及其周边区域,分为云顶滑雪公园、古杨树场馆群以及太子城冰雪小镇3个组团。云顶滑雪公园利用现有云顶滑雪场改造建设,承担自由式滑雪与单板滑雪比赛。古杨树场馆群为完全新建场馆群,承担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与冬季两项滑雪比赛。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建设为集交通、住宿、购物、餐饮、会议、展示、教育、康养、医疗等功能为一体,以冰雪为特点的旅游小镇,为赛时提供功能保障服务,为赛后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图1~7,表1)。

图1 张家口赛区东南向鸟瞰
图2 张家口赛区太子城遗址及颁奖广场东北向鸟瞰
图3 张家口赛区规划总平面
图4 张家口赛区轴测分析
图5 张家口赛区组团分析
图6 张家口赛区永久设施肌理分析
图7 张家口赛区防洪系统分析
表1 张家口赛区规划基本数据

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包括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等4个竞赛场馆,以及张家口冬奥村与冬残奥村、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张家口颁奖广场、张家口制服与注册中心、张家口接待分中心等6个非竞赛场馆。

张家口赛区配套设施包括太子城高铁站、冬奥换乘中心、棋盘梁P+R换乘中心、停机坪、酒店、蓄水池、变电站、消防站、自来水厂等,为张家口地区赛前、赛时、赛后全时段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面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可持续诉求,张家口赛区总体规划、场馆设计、配套设施建设以服务地方长期发展为导向,通过全尺度空间干预的规划设计策略贡献于张家口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02
全尺度空间干预视角下的张家口赛区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


基于全尺度空间干预视角,张家口赛区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在宏尺度(不适宜步行)、远尺度(步行15~30min可达)、中尺度(步行1~15min可达)和近尺度(步行1min可达) 4个维度上对服务地方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作出回应(图8)。

图8 张家口赛区规划设计策略可持续性相关矩阵

2.1 宏尺度

对于赛区总体规划,宏尺度的设计策略以张家口地区居民群体利益和民生福祉为核心关注,主要考虑场馆建筑、基础设施、运营功能等方面的适宜规模与合理布局,以期在赛时功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赛后仍能贡献于张家口地区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

2.1.1 宏尺度策略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赛区规模

张家口赛区地处山区,较平原地区生态敏感度高,在山区进行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规划建设易面临山区植被恢复、林地面积损失、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和挑战。同时,大型事件面临的过度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若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张家口山区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2017年1月,总书记视察张家口市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张家口要加强生态建设,树立生态优先意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批示精神,张家口赛区在规划之初综合分析地形条件、生态红线以及水资源容量,确定了常住人口5000人、每日客流量2.3万人的赛区规模,从而有效保证了山地地区开发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2.1.2 宏尺度策略二:赛区规划组团式布局

张家口赛区采用组团式的规划布局策略,同样是对山区生态涵养、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回应。张家口赛区分为云顶、古杨树、太子城冰雪小镇3个一级组团。每个一级组团包括若干个二级组团:云顶二级组团包括竞赛区、联系区、入口区、张家口山地媒体中心、媒体配套酒店;古杨树二级组团包括跳台、越野、冬季两项、山地转播中心、技术官员酒店;太子城冰雪小镇二级组团包括冬奥村、高铁站、文创商街、会展酒店、国宾山庄、康养学校、生态居住等。通过将建筑场馆按功能类别分为不同组团,组团内部紧凑布局,减少对山区土地、特别是植被覆盖区域的侵占。同时,各组团间距不小于100m,保证各组团间保留大面积原生态绿地以有效发挥更大生态功能。

2.1.3 宏尺度策略三:地下集中设置综合管廊

与城市赛区相比,山地地区可建设用地狭窄,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立体开发是山地赛区可持续建设必然面对的议题。张家口赛区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市政综合管廊,将地上空间让渡给场馆、交通等功能区域;同时将多种管线集中设置,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张家口赛区综合管廊主要设置在冰雪小镇与古杨树场馆群内,全长4km,其中通过在M2路下新建全长2km的综合管廊有效应对古杨树场馆群场地狭小、地形高差变化大、冻土深达2m、市政管线繁多等问题。管廊采用包括水舱、电力舱与电信舱在内的3舱断面,容纳近10种管道(图9),通过较强的综合性集约利用空间。同时,燃气管道、污水管道不入综合管廊,管廊配备逃生口、专用检修口、消防设施等基础运维设施和检测监控系统等智能运维设施,以保障运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图9 综合管廊断面示意

综合管廊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有机会持续服务于张家口赛区的赛后运营,以实现对地方发展的长期支持。

2.1.4 宏尺度策略四:可再生能源纳入全赛区能源系统

张家口地区处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区域,属于多风地区,每年平均大风(风速17m/s)日数为63天,风电资源丰富;且有研究表明张家口地区风电开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声环境等影响较小。张家口赛区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按照张家口市整体电力规划,赛区内建筑冬季取暖采用电供热系统,且每户温度可精准调控;以风力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纳入全赛区能源系统,并可外送至北京,每年节约标准煤约49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80万t,满足北京及张家口地区26个冬奥场馆的用电需求。张家口赛区通过利用自身能源资源优势,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以作用于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

2.1.5 宏尺度策略五: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赛区运营定位

将冬奥赛区、冬奥场馆作为冰雪旅游目的地是奥运遗产常见的利用方式之一,如何使这一运营定位得到有效落实,甚至有机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赛区规划设计常常面临的一项问题。张家口赛区以太子城高铁站与冬奥村为核心,联系云顶与古杨树两个竞赛组团,规划设置太子城冰雪小镇,以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与往届冬奥会相比,张家口赛区在前期规划中将包含文创商街、会展酒店、康养学校等的冰雪小镇纳入设计范围,其功能设置已考虑赛时、赛后冰雪旅游需求。张家口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山区,冰雪产业是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在包含张家口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云顶滑雪公园、太子城冰雪小镇的赛区运营定位影响下,2020年张家口市承办各类冰雪赛事活动143项,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超过500万,可见该策略有效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并有机会持续为赛后利用提供保障。

2.1.6 宏尺度策略六:大众健身视角下的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作为宏尺度绿色交通方面对于环境可持续的回应,同样贡献于大众休闲健身。张家口赛区慢行系统包含连通全赛区的自行车环线、位于城市道路旁侧的人行通廊和串联冰雪小镇内主要人群聚集点的慢行游廊。自行车环线(图10)位于道路或公路外侧,主要为山林观光、休闲健身提供骑行路线;人行通廊在城市道路靠近建筑一侧,主要连通公交车站,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快捷的慢行出行通道;慢行游廊与机动车道路分离,以倡导冰雪小镇居民、游客、运动员步行前往各目的地。

图10 自行车环线道路断面示意

2.1.7 宏尺度策略七:与常态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防洪系统

张家口赛区按照“50年标准、100年校核”设置防洪渠,防洪系统可看作“韧性赛区”在宏尺度上的规划设计策略。防洪渠总长度约15km,赛道内雨水可顺赛道一侧的植草沟排入防洪渠,场地内的雨水部分排至防洪渠。防洪渠分明渠(图11、12)与暗渠(图13)。为减少对山区地上空间及土地的干预,减少人工措施对自然生态的侵占,采用开口宽度2.5~7m的混凝土箱型渠以减少明渠截面,并在其表面进行景观美化处理。

图11 自然驳岸防洪明渠断面示意
图12 人工驳岸防洪明渠断面示意
图13 防洪暗渠示意

2.2 远尺度

在远尺度上,张家口赛区的可持续规划设计侧重以组团为单位考虑布局定位,根据各组团地理位置、局部气候、人文资源等特征采取相应设计策略。

2.2.1 远尺度策略一:建筑尽可能采用院落式布局

二级组团内的建筑尽可能采用院落式布局(图14)是远尺度上的平面布局策略,与宏尺度上组团式的赛区规划布局策略相比,这项策略更侧重对局部微气候的营造及不同布局模式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CFD模拟对组团内部进行了风速测算,院落式布局可保证区域内部风速小于3m/s,人体舒适度提升20%。从而减少防风设施建设投入,有利于更为宜居更为舒适的赛区建设。

图14 院落式布局示意

2.2.2 远尺度策略二:面向公众开放的太子城遗址公园

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内,前身为公元12世纪金章宗的泰和宫。结合太子城金代皇家行宫遗址,张家口赛区规划设置长400m、宽350m的太子城金代遗址公园。一方面,公园面向公众开放,为周边市民提供公共休闲活动场所;另一方面,通过遗址保护提供文化旅游可能性,提高崇礼地区文旅经济收入与太子城居民文化认同感,在冰雪产业之外,为张家口地区提供赛后长期发展方向。

2.2.3 远尺度策略三:服务大众休闲健身的冰玉环

作为慢行系统在远尺度上的具体措施,冰玉环承担观众通道、赛时运行保障工作区、大众休闲健身场所等多项功能。

冰玉环分为东西两个半环。西半环从地面架起,内环长1.9km,宽15~24m,高7m,最高爬升38m,通过高架步道串联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和技术官员酒店;冰玉环上为前院区,作为观众通道使用,地面为后院区,作为赛事运行保障工作区域使用;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通过立体交通的方式区分前后院,集约利用土地面积约4万㎡。东半环为登山步道,建成后长1.1km,宽2~4m,最高爬升115m。

冰玉环与周边山体结合,环形高架步道形态设计呼应中国文化,利用冬奥会大型事件平台贡献于社会文明建设。赛后冰玉环作为大众休闲健身场地面向公众开放,通过奥运环形跑、文化艺术展览等群众性活动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

2.3 中尺度

张家口赛区规划设计中尺度上的策略考虑重点有二:一是为人们提供步行的可能性与便捷性,借此倡导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与生活方式;二是普遍应用绿色建筑策略,帮助张家口赛区环境可持续发展。

2.3.1 中尺度策略一:零距离换乘

自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北方十多个省份将滑雪作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而部分现有滑雪场交通服务设施尚有改善空间。以零距离换乘作为赛区交通设施设计布局的出发点,张家口赛区以太子城高铁站和换乘中心作为交通枢纽,连接地下地上交通(图15);采用轨道观光小火车、步行景观通道衔接高铁、文创和会展地块;通过地上平台和地下通廊两个慢行接驳廊道连接高铁站与文创商街,满足不同天气的出行需求;在太子城冰雪小镇东侧高速口设置P+R换乘停车场站,倡导公共交通。

图15 零距离换乘剖面示意

通过零距离换乘设计,为赛区居民、观众及游客提供步行舒适范围内可达的公共交通服务,结合慢行接驳廊道这一慢行系统在中尺度上的具体措施,倡导步行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出行方式。这一模式在回应绿色发展目标的同时,还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赛后持续服务于赛区居民生活。

2.3.2 中尺度策略二:绿色建筑策略普遍应用

冬奥会雪上场馆多为室外场馆,相较其他建筑,在热环境营造、运行维护、赛后利用等方面往往存在更高能耗或更高费用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争议,张家口赛区在规划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分别设定了不同绿色建筑标准目标,即新建建筑全部采用中国绿建三星标准,新建雪上场馆采用新编制的绿色雪上场馆三星标准。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外遮阳等绿色建筑策略的普遍应用,太子城冰雪小镇获得全球首个LEED文旅项目铂金级预认证,对雪上场馆环境可持续性的争议作出积极回应。

2.4 近尺度

近尺度上的张家口赛区规划设计策略大多聚焦于可在全区域通用的具体设计标准或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这些标准或设计为地区的赛后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实践范例。

2.4.1 近尺度策略一:细微肌理、小尺度、坡屋顶的建筑风貌

张家口地处中国华北地区,赛区建筑设计采用细微肌理、小尺度、暖色坡屋面(图16),檐口高度不超过18m,建筑高度不超过22m,以呼应当地建筑风貌。外墙材料以当地山区民居常用建筑材料石、木为主,搭配金属与玻璃,采用适用于当地的建筑工法,以减轻新建区域对当地自然环境及原有民居环境的影响,推动实现张家口山区传统建筑风貌的延续。

图16 建筑风貌控制示意

2.4.2 近尺度策略二:绿化种植与生态修复措施

有别于宏尺度上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几项策略以减少干预为手段,近尺度上张家口赛区通过绿化种植、地表土回覆等干预措施对赛区进行生态修复。

赛区内的绿化种植与生态修复技术遵循山地原生态景观塑造的目标,尊重场地原有地形、植被,尽可能保留并利用现状植物;利用本地植被,尽可能强化林地的连续性与整体性;所有植物材料均采用本地驯化物种,保证苗源数量,确保种植成活率;对可视面及切削山体后的护坡等破坏严重面进行重点生态修复;场地土方施工前剥离表土、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回覆表土并进行植草绿化。

通过对赛区内不同区域绿化状态结合建设需求进行评估,分别采取保留植被、移栽植被、种植本地植被、生态修复、地表土回覆等不同措施。在这一策略作用下,张家口市崇礼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冬奥赛事核心区达到80%以上,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37μg/m³下降至2020年的15μg/m³。

2.4.3 近尺度策略三:水资源收集与循环利用措施

受气候局限,包括张家口赛区在内的雪上运动场馆需通过人工造雪实现运营,因此水资源的收集与循环利用是赛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必须面临的议题。张家口赛区以“海绵赛区”的规划理念为导向,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途径实现雨水的合理收集利用。

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赛道旁设置植草沟,以实现雨水及融雪水的收集与利用。张家口赛区设71万m³蓄水池,地表水通过防洪渠流入蓄水池,经硅砂蜂巢雨水自净化系统处理后,可用于冬季造雪、夏季绿化灌溉、河道景观、道路浇洒及厕所冲洗,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赛区全部场馆和基础设施污水,利用赛区统一设置的污水站进行处理,以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与循环利用。

2.4.4 近尺度策略四:无障碍设施

张家口赛区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无障碍指南和北京冬奥组委无障碍设计指南作为全赛区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将赛区交通系统、卫生间系统和场馆的功能房间作为设计重点对象,并在部分场馆尝试通用设计等全新的无障碍设施及设计方法,以期达到更高的包容性。

无障碍设施设计作为弱势群体关怀的重要课题,服务于社会公平,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张家口赛区的无障碍设计范围包含城市区域,将作为奥运遗产在赛后长期服务于赛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03
结语


张家口赛区通过全尺度空间干预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致力于服务地方长期发展。宏尺度上,张家口赛区以生态优先为规划设计主要导向,通过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赛区规模、组团式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地下集中设置综合管廊、与常态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防洪系统等保障赛时运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为在赛后作为基础设施持续服务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可能;通过可再生能源纳入全赛区能源系统有效减少碳排放,帮助张家口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通过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赛区运营定位带动张家口地区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贡献于地方经济增长;通过骑行、步行共同组成的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作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健康促进。远尺度上,张家口赛区通过建筑尽可能采用院落式布局、太子城遗址公园面向公众开放、冰玉环服务大众休闲健身等策略,关注居民及观众的人体舒适、精神文明、身体健康,同时为文化旅游提供可能性。中尺度上,通过零距离换乘设计倡导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与生活方式,通过绿色建筑策略的普遍应用为赛区环境可持续提供保障。近尺度上,通过细微肌理、小尺度、坡屋顶的设计手法呼应当地建筑风貌;通过绿化种植与生态修复、水资源收集与循环利用等措施降碳固碳、节能减排;通过无障碍设施设计服务社会公平、服务当地居民日常生活。

注:本文已于2021年发表于《建筑学报》07+08月刊。


来源 | 建筑学报
撰稿 | 张铭琦 梅笑寒 庞凌波 张利
编辑 | 企划部
版权 |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视频号啦!
欢迎关注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视频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THAD献礼 | 清华园·清华院作品 2021校庆版

THAD新闻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
THAD中标项目 | 西安市雁塔区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THAD活动丨THAD与蓝天组邀您共同见证从解构主义到人工智能的“两日之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